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5篇
  免费   793篇
  国内免费   144篇
管理学   26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89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42篇
丛书文集   2699篇
理论方法论   731篇
综合类   14151篇
社会学   960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949篇
  2013年   988篇
  2012年   1337篇
  2011年   1412篇
  2010年   1178篇
  2009年   1203篇
  2008年   1271篇
  2007年   1638篇
  2006年   1599篇
  2005年   1335篇
  2004年   1314篇
  2003年   1208篇
  2002年   974篇
  2001年   791篇
  2000年   41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选取我国四所MBA培养院校,通过中外MBA培养对比,在比较中找出四所院校各自培养特色:清华大学“综合+专业”式MBA培养基地,北京理工大学“技术+创业”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际化+本土化”式,郑州大学“专业+实战”式;从市场需求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分析了特色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2.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人类所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儒家文化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即强调道德理性和理想人格的修炼、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人的改造,以及其中庸之道与“天人合一”、普遍和谐的思想,对于建立人类的普遍伦理,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的人文道德素质,解决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3.
20世纪以来,文化与科学的排斥、碰撞,是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人们在探索,在反思:究竟什么是现代化,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过去,人们仅仅对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作一元化思维,只强调发展生产力,只关注经济的快速增长。事实说明,那是很不全面的。实现现代化还必须有另类思维,那就是必须解决好科学与文化的关系,推进二者的互济、互融,实现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4.
远离母国的文化孤儿们被称为少数族裔.他们辛勤地创作,引领着英语文学的浪潮,推动着文化全球化的进程.面对日益全球化的文学和文化,中国应加强本土文化建设,强调本土视角,确立中国文化的主流文化地位,做大国的学术,正面引导我国现代世界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95.
早在古希腊时期,异化现象就已经被人们所关注;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异化问题的思考已经较为普遍和自觉.对异化问题的学术见解有两类:一是把异化与私有制度联系起来;二是将异化理解为人类生存的普遍形式.异化的根源在于匮乏,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能消除匮乏;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并将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而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96.
民族识别工作中以客观的民族文化特征作为民族分类的主要依据,导致了人们对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民族之间的文化具有差异性的强调,最终导致了"文化族别化"。"文化族别化"不能解释不同群体之间普遍存在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客观事实,又将地域性的文化转化为具有明确民族归属的民族文化。对"文化族别化"这种社会认识面临的困境展开讨论和反思,有利于申明民族之间存在广泛的文化交流和客观联系。更为重要的是,承认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比刻意地强调民族之间存在的差异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97.
旅游是文明社会的一种文化活动、一种精神需求。改革开放以后,广西的旅游得到很大发展。但从思想认识上,还有欠缺,理论上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在广西要把民族文化引入旅游,丰富旅游的内涵,加强旅游的凝聚力。本文对旅游的本质,广西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内涵,旅游和民族文化的互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8.
调查报告以实地考察为依据,结合文献资料、历史遗迹,对贵德三屯的历史、民间信仰、风俗民情及地域文化特点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述,并对其成因作了初步分析,由此勾勒出“贵德三屯”文化的形成、传承和变迁的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99.
生态环境与云南藏族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郭家骥 《民族研究》2003,12(1):48-57
本文在对云南藏族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自然资源管理机制和婚姻家庭模式等方面 ,阐述了云南藏族对其所处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文章认为 ,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体系。文化与自然的互动或文化对自然的适应可被称为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对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系 ,它包括民族文化体系中所有与自然环境发生互动关系的内容 ,主要是这个民族的宇宙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为适应迪庆高原特殊的生态环境 ,云南藏族早在历史上就通过文化调适 ,形成了一整套与自然环境良性互动的生态文化体系。面向未来 ,云南藏族生态文化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必将得到复兴 ,其中的古老智慧必将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全球化市场体系相结合 ,成为推动云南藏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历史上云南回族马帮商人在云南境内外各条商道上不绝于途,不少人还定居缅甸和泰国.缅族称云南回族为"潘塞"(旧译"潘泰"),掸族称之为"潘西".在国内,西双版纳傣族称回族为"帕西".海外学者对缅语"潘塞"一词的语源争议不休,众说纷纭.本文论述提出(一)"潘塞"、"潘西"和"帕西"原为印度、缅甸一带民间对穆斯林的泛称,尔后用以称呼云南回族,三者系同一名词,仅读音有微小差异;(二)三者均由中世纪以来印度民间称呼波斯人的"帕尔西"(Patsi)一词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